九三学社漯河市委:发挥民主党派统战优势 勇担乡村脱贫振兴责任

发布:lh93  www.lh93.cn  2025/3/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九三学社漯河市委员会积极响应中共漯河市委号召,充分发挥统战优势,开展脱贫攻坚、文化教育、壮大农村集体收入等方面扶贫活动。自2013年至今,助力10个贫困村年均集体收入由零元达到约10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00万元左右、助推三区一县158户1718人贫困群众脱贫走向致富奔小康的美好生活。

一、抓党建,带社建,强支部,是乡村脱贫振兴的关键

2012年至今,九三学社漯河市委在党中央、省委、市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社中央、社省委安排部署、积极助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献策出力。中共漯河市委强调:“脱贫攻坚工作民主党派是队员和代表,市委市政府是坚强后盾”,社市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键时刻、坚定不移同会中共漯河市委“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勇挑使命重担,做市委市政府的“好帮手、好参谋、好同事” 。

2013年社市委接到漯河市委统战部任务后,深入舞阳孟寨镇的贫困村,调查研究,发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要存在三大难题:一是村干部群众思保守、村两委赚钱观念不强,二是发展缺资金、确项目、缺技术、缺人才,三是九三学社漯河市委也解决不了这些难题。于是,焦红艳主委组织社市委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在福建脱贫攻坚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如“滴水穿石”“弱鸟先飞”扶贫开发精神,克服工作畏难情绪,理清工作思路,学会了工作方法,把分包村产业振兴作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抓手,跑部进厅协调方方面面的力量,发挥统战优势,用情、用心、用力关注乡村振兴、帮扶贫困群众。在中共漯河市委领导下,社省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市统战、财政、发改委、农业、各县区党委政府等其它部门帮助支持下,千辛万苦,跑部进厅,10年筹措资金2600多万元,直接拉动投资4亿元,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助力完成联系分包的“三区一县”10个贫困村(舞阳县:介庄村、善德王村、袁集村;源汇区:大庙王村、前朱村;召陵:三朱村、青年村、大杨村、河李村;郾城区:孔沈邓村)158户1718人的脱贫攻坚任务,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教育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学政策、抓协调、跑资金,是乡村脱贫振兴的保障

2013年10月,漯河市委统战部在舞阳县孟寨镇设立“同心建功基地”,市统战部号召社市委和介庄村结对帮扶。民主党派为孟寨镇农解决村留守儿童问题。舞阳县孟寨镇介庄村支部书记介营涛还反映,本镇介庄村有贫困户36户78人,需要为贫困农民解决用电灌溉田地难、建设高产量农田、促农民增收的难题。当时,漯河九三和村里都没有钱,在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践中,千方百计、协调方方面面关系,用足用好上级财政、农业、扶贫办、电力等部门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提供对口项目支持政策。经专家初步测算,给贫困户建立高产示范田需要资金30万元。由于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田地互相交错,电灌示范田面积需要扩大将近一倍,增加预算,使得农用电投资得达50多万元。村里没有集体收入,九三社市委也没有钱,难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2013年10月开始跑资金,社市委多次邀请省市相关来介庄调研,终于在2015年底,到省财政厅、省扶贫办为舞阳县孟寨乡介庄村跑成50多万元农田井电配套专项资金,为介庄村民彻底解决了用拖拉机浇地变成了用电灌溉。介庄村村长介耀辉说:“自从党委政府和九三学社帮助俺村建成井电配套项目以后,用电浇地出水量大,浇地快,成本低,老百姓种地有一种幸福感。过去用拖拉机浇1亩地需要2-3个小时,买柴油需要30多元,贫困户等老百姓嫌浇地麻烦,种地大多是望天收,亩产量是800-900斤;现在用电浇一亩地约需要1个小时,亩均成本2元钱左右,夏季和秋季各增产500斤左右,亩均增收1000元左右。2017年,社市委分包舞阳县太尉镇善德王村的脱贫攻坚工作,调研发现村两委干部没有凝聚力,还有外债。经协调为该村争取项目资金120万元入股本村新型建筑材料厂,使得善德王村每年壮大集体收入15万多元,彻底解决了过去没钱办事的难题,提高了村两委的战斗力。

三、兴文化,办教育,树新风,是乡村脱贫振兴的开关

习总书记说指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培养文明乡风,让村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文化教育服务,给老百姓办好事、做实事,解难题。2014-2016年,九三学社漯河市委主委焦红艳多渠道筹集资金60万元,为白寺、曹店、骆坡等5个村建设了文化广场、为寺大庙王村添置了村30多万元,90多件健身器材,使村民在劳作之余也有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培育一批健康向上、积极作为、扎根农村的年轻创业人才,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固本强基之举。多年来,九三学社漯河市委坚持从娃娃抓起,一方面,持续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动员北京红缨幼儿园投资100万元在源汇区空冢郭镇大庙王村办幼儿园、帮助大刘镇白寺村建幼儿园、“留守儿童之家”。投资10万元在舞阳县介庄村和源汇区大刘村建立“两个科技爱心小屋”。另一方面,用好社员中的企业家资源,针对农村贫困学生,以高校为阵地,先后在漯河医专、河南工程大学建立4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站”和创业吧,组建指导团队免费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指导,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见习的机会,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作品进行改进,帮助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

四、兴产业、建基地、上项目,是乡村脱贫振兴的支撑

2018年5月,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阶段,焦红艳主委被漯河市委从舞阳调到召陵区分包青年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她迅速带队前往调研摸底、走访慰问。青年镇位于漯河最东部,地理位置偏僻,村民大多以传统种植为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全镇有三朱和青年两个贫困对,共有贫困户426户、1118人。

调研中,焦红艳建议青年镇党委政府在精准扶贫脱贫的过程中,不能走“输血式”的扶贫老路,要开辟“造血式”扶贫,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她深入全镇各村调研,发现该青年镇青年村红色乡村教育家王拱壁的先进事迹,挖掘王拱壁名人的乡村文化价值,和市作协作家马文一道文写成《风雨杏坛路》路,并获漯河市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根据大杨村返现创业村民徐占华种植美国红枫1000多亩,深入调研后,邀请文旅专家反复论证,协助召陵区青年镇政府发展乡村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拟把青年镇打造成新思想高地、乡村文化阵地、以红枫为依托的中原漯河首届红枫节文化旅游目的地。另外,带领村支部书记外出到南阳等地学习考察,实施“公司+支部+基地+农户”等脱贫模式,带动本村及周边村贫困户37户、78人按期脱贫致富。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做大做强脱毒红薯、皂角、杭菊、美国红枫、烟叶等产业,采取“入股分红+提供就业”等带贫形式,筛选出景程、中宏、金土地等5家合作社(企业)作为合作对象,与36贫困户已签订带贫增收协议,村集体收入突破零,从此有了分红收入。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前期工作,2018年10月,由九三学社漯河市委协助青年镇党委政府策划了首届中原(漯河)红枫节,大获成功。目前,中原红枫节以“发展文旅特色产业、壮大集体收入、推动乡村振兴”为主题,已经成功举办六届,成为漯河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另外,倡导文明新风,组织群众搞好乡村文化娱乐活动,既提高了乡村治理水平,又鼓了群众腰包、富了百姓脑袋。为河李村的小麦种植示范基地、果园基地、生猪、水产养殖等项目争取相关单位支持。

五、盘资产,整资源,建机制,是乡村脱贫振兴的活力

2019年3月市两会上,舞阳县人大代表团10人联名提出《关于继续加大市财政投入,加快莲花镇国家级泥河湾湿地公园建设的建议议案》。焦红艳作为市人大分管乡村旅游的副主任亲自调研此事。因市财政资金困难无法继续投入改善湿地公园设施。如何做到既为市委市政府分担资金不足压力呢?又为莲花镇泥河洼解决实际问题呢?习主席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挥生态优势,不能守着金饭碗要饭吃。于是,九三学社漯河市委和莲花镇政府签订“荷花节乡村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主委焦红艳以自己的估值百万元的房子作抵押,动员九三和社会企业家投资资金100多万元,镇政府筹资200多万元,多为莲花镇引进镇30多个莲花新品种,个按照赏子荷花、采莲子、食莲藕三大类来调整荷花种植结构,规划建设游园风景点,于2019年7月20日成功举办首届“荷花节”。影响带动莲花镇政府现场签订项目3个,总投资3.5亿元,带动当地六村产业发展,激发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活力。

2020年4月,焦红艳到河李村挂牌督战脱贫攻坚工作。在与区、镇、村有关负责同志进行深入的座谈交流后,焦红艳提出,着力清理汾河两岸垃圾,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发展休闲观光致富产业。随后,她带领九三学社社员企业家分析研判河李村脱贫攻坚工作现状,为河李村脱贫攻坚工作提供项目、技术和资金支持。

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焦红艳就协调资金3万余元,购置果树3580棵,并带领企业家对春季果苗栽种现场指导,无偿给河李村提供生物肥现场技术指导。村里没有休闲娱乐设施,焦红艳就带领社员企业家及社员规划设计院的专家现场规划,免费提供建筑材料,投资兴建凉亭等设施;缺少资金,焦红艳就自己捐一部分,号召社员捐赠一部分,自己再协调一部分。2020年10月20日,焦红艳带领九三学社社员到河李村开展脱贫攻坚对口扶贫捐赠温暖活动,焦红艳为河李村协调筹措资金60万元;九三学社漯河市委会为河李村捐赠资金5万元,其中她个人捐赠5000元。此外,为制定出振兴河李村的方案,她邀请国家级文旅规划设计专家两次到河李村实地调研指导。2021年因为争取不到上级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又动员企业家垫资90多万元,为青年镇河李村、河崔村清运汾河段两岸垃圾,村内坑塘整治,种植绿化树木、铺栽草皮达3.6公里。河李河崔两村在全市农村“清洁家园整治行动”工作评比中连续2次荣获全市第一名。2022年,为河李村建设市高标准熊掌菇大棚准一座,和永辉超市合作保证供销渠道。

“焦主任带领我们把脏乱差的村庄变成了墙上的画,我们的日子可有奔头了……”河李村支部书记李军伟说。

2023年,为源汇区问十乡陶桥村捐赠10000多元鱼苗,2024年,助力大刘镇大陈村美灃科技有限公司种植蛋白菊,走“九三农业科学家+公司+基地+农民”,“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乡村振兴路子。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每一阶段都能看到焦红艳带领漯河九三人的身影,都能找到多党合作、同心建功基地的生动实践,不断为乡村脱贫振兴献计出力。(焦红艳 吴继红)

来源:网易新闻

  返回】 【顶部】 【关闭

 

 

Copyright @ 2009-2014  九三学社漯河市委员会-漯河九三-漯河9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395-3139270 传真:0395-3139270 技术支持:小空工作室   豫ICP备09027930号
地址:河南省漯河市沙北路63号政协一楼 邮编:462000

网站浏览:   

本站二维码

手机端浏览
微信公众号
漯河人才招聘网漯河信息网河南人才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