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调查建议
董青慧
近年来,漯河市将推动工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壮大优势产业,做强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紧抓好,全市工业经济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态势,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已经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漯河工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总体偏低,固有的发展路子亟待拓宽。后危机阶段,如何推进工业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如何确保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亟待研究解决。
一、漯河工业经济的现状与特征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扩大、国内外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大背景下,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在这危急时刻,市委、市政府准确判断形势,把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抓手,带领全市人民打赢了一场战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态势的攻坚战。全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95.3亿元,同比增长13.0%,占GDP的比重为66.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3:69.7:17.0,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为86.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4.6个百分点。全市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产业带动转变为主要由第二产业带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行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产业多元化协同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从人均生产总值看。2009年漯河市生产总值59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人均GDP达23851元,合3492美元,同比增长10.7%。按照国际通行的工业化阶段划分理论,漯河工业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工业化中期阶段加速推进时期。
从行业分布看。近年来,漯河市紧紧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全市各主要行业形成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食品工业进入了一个以肉制品为主导,面制品、饮料制品、休闲食品等相关产业相配套的多元竞合发展期;盐化工业,以永银盐化工项目建设、金大地二期项目开工为标志,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纺织工业,以香港天河纺织、诚洽制衣、澳门银屏绣花制衣等知名纺织、制衣企业集聚沙澧产业集聚区为标志,进入了一个链条延伸、集群发展的振兴调整提升期;新兴产业,以海奥通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项目试产、光华电子项目投产为标志,进入了战略培育助推期。
从产业结构看。全市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保持传统行业稳定回升的基础上,部分新兴行业规模迅速扩大,形成全市工业经济的第二梯队。随着华强塑胶恢复生产,带动塑料制品业快速发展,全市塑料制品业规模迅速膨胀,全年实现增加值11.4亿元,同比增长52.4%,较去年同期提高72.3个百分点。以制造食品生产专用机械为主的专用设备制造业由去年的38家发展到现在的46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6.6亿元,较去年增加3.6亿元。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医药制品业、橡胶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行业增速均超20%,进一步为全市工业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从工业内部结构看。漯河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相对较少,未形成规模效应。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企业只有13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2%,实现工业增加值也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3%。
二、工业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漯河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工业经济内部结构不优,增长数量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矛盾仍然存在。
(一)企业规模总体偏小
2009年全市拥有工业企业2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25家,大中型企业仅86家,企业集团只有双汇集团1家,其余都是分散经营的小企业,分布于全部40个行业大类中的34个,且企业、行业间专业分工协作程度不高,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较低,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尚未形成产业链和产业整体的竞争优势。
(二)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档次低
漯河市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加工深度不够,附加值不高,缺乏终端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明显偏低,特别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方面。企业普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管理方式粗放,不具备核心竞争优势,致使全市工业竞争力不强。
(三)科技进步缓慢,技术开发投入不足
一般工业化国家标准是,工业企业的科技开发投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3%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达到5%时才具有竞争力。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为3.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3%,与良性循环状态的水平相差甚远,何谈竞争力。
(四)较低的城市化水平制约着工业化进程
2009年,漯河市城镇化率为39.25%,比上年提高1.77个百分点,尽管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6个百分点。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表明,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可带动城市化;而当工业化接近和进入中期阶段之后,则需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目前,漯河市正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工业化中级阶段加速推进时期,城市化水平较低已成为工业化进程的制约因素。
三、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与总体思路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必须通过选择和促进战略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我们认为,漯河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是:依靠科技进步,走内涵发展道路,充分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发展适合地方特色的产业,通过产品结构、产业规模组织结构、产业技术结构的高新技术改造,逐步理顺漯河市的工业经济结构。漯河市定位为以食品加工为主的中国食品名城,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战略应是:推进工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坚持工业主导地位,着力发展特色产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使之与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互为因果,互相促进。一是要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优势传统产业,努力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二是要运用工业化的理念和思路、工业化的组织模式来发展现代农业。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努力培育一批能够带动和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三是城市化要为工业化提供发展的平台与载体,通过产业集聚提高工业化的质量和效益,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一批城镇工业园区,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把工业化和城市化有机统一起来。四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继续把食品、造纸、盐化工等优势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并采用高新技术加以改造和提升,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档次,壮大经济基础,形成支柱产业。围绕这些支柱产业,以新上项目为主攻方向,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大型企业为骨干,组建新的企业集团,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走规模效益之路,增强企业竞争力;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力军,有效利用社会资金,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时,处理好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积极稳妥的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工业化体系。
(二)努力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深入实施科教兴漯战略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重要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依靠先进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实现高速度的发展。一是在全市上下广泛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群体的开发。二是要抓好信息技术普及教育,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为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奠定基础。三是要大力鼓励技术创新,支持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组建技术开发和推广中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四是要以应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为目标,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组建行业性技术研发基地和中心。五要大力引进高素质的管理和科技人才,并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建立一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机制,既要引得来,还要留得住,通过高素质人才带动全民技术素质的提高,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三)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投资环境的好坏,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改善发展环境,要坚持软、硬环境同时推进。特别是在软环境方面,要着力打造高效、优质、廉洁的服务环境,文明、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全、有序、稳定的社会环境,诚实、守信、规范的信用环境。特别要强化信用意识,建立广泛的信用监督机制,制定扩大对外开放、规范政务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投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让漯河成为“投资者的热土”、“创业者的乐园”。
(四)加速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是转变生产方式的必由之路。以现有的6个产业集聚区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同时要把好入口关,要从环保、科技含量、投入回报比等方面进行筛选,确保好项目、大项目能够进驻集聚区,促进产业集中布局、土地集约利用、污染集中处理。加快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政策和管理机制,提高产业集聚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五)大力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尽管漯河是一个轻工食品城,但随着漯河华电、漯河金大地、新瑞化工等一批重工企业的入驻,节能减排的任务依然很艰巨。在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一是生产经营方式由依赖于“末端治理”向进行清洁生产转变,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生态条件的持续优化。二是从根本上克服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探索并实施再生循环、增值循环、转化循环、降耗循环与保护循环的循环经济之路。三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工业生态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力求工业企业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闭路循环式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态经营效益。
|